山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共享单车退潮,凤凰不再永久新周刊
TUhjnbcbe - 2025/4/10 7:43:00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在“共享”之前,单车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大江大河》

共享单车在监管之下慢慢退烧,而一旦汹涌的潮水退出,必然会有另一种新兴势力顶上,为我国自行车文化的营造添砖加瓦。

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的共享单车,如今已是强弩之末。

前几天,OFO被爆悄悄将公司总部搬离了中关村,从年创立至今,这已经是OFO第五次搬家了。而这次一起搬家的,只剩下OFO最后多名员工。

只要OFO还强撑着最后一口气,之前欠下的烂账就不可能一笔勾销。

去年9月,因为拖欠上海凤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余万元贷款,OFO被对方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欠款及违约损失费用共计余万元。

繁荣如昙花,后来也只剩一地狼藉。

早已苟延残喘、还有多万用户在排队等着退押金的OFO自然是很难还完这笔欠款。

截至目前,OFO运营母公司东峡大通还欠凤凰.29万元的欠款,凤凰公司也因此无奈地在年上半年报告中提出了坏账准备。

共享单车这股热潮在悄然退去的同时,也把国货老牌自行车的最后一股精气神抽走了。

自行车王国的诞生

年轻的朋友或许无法想象,如今进退维谷的老牌自行车,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时刻。

年,在自行车传入中国三十年后,《申报》发表社论,喻言“自行车必将大兴于中国”。

这在当时还只是一句空话,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由于旷日持久的战争造成的能源和人力短缺,国内自行车行业迎来了数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

80年代,自行车在中国是最紧俏的工业品,一辆自行车的售价在块钱左右,相当于当时产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个自行车梦。/《唐山大地震》

人们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必须排队等候、凭票购买,等候时间少则数月,多则一两年。

尽管如此,中国人还是创造了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自行车的纪录,这在那个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也正因如此,自行车被排进了七八十年代“三大件”的首位,中国也被誉为“自行车王国”。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自行车是老百姓物质生活富足的象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成为当时所有年轻人的梦想,而女孩子在结婚时准备一辆自行车作为彩礼或者嫁妆,也会被邻里认为是脸上有光的事情。

奔涌的自行车流更是大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你穿越回彼时北京的上下班高峰,一定会被天安门广场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满街清脆的自行车铃铛声所震撼。

当时来过中国的外国人都开玩笑称:“长城、大熊猫和自行车是中国的三大奇迹。”

这样的盛景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当时英国的一位著名歌手MikeBatt来北京访问,在大街上看到了遍布整座城市的自行车。

她的翻译告诉她,整座北京城有万辆自行车,MikeBatt回去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名为“NineMillionBicycles”(《万辆自行车》)的歌曲。

歌词极其浪漫:“北京有万辆自行车/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无法否认/就像我会爱你直到死。”一样琐碎的生意就这样神奇地与人类最简单的情感连接到一起。

自行车的表征意义绝对不止于歌曲,在影视剧中,自行车更是频频出现,完成了对各个时代下人们生活的一个又一个隐喻。

《娘要嫁人》剧照

《芳华》中,黄轩饰演的刘峰骑着一辆自行车把在乡下寄人篱下的少女何小萍带入了象征着光鲜和荣耀的文工团。在六七十年代,自行车代表着改革前夕的新兴事物和现代文明。

《十七岁的单车》里,因为一辆被人偷走、流传到黑市的银色变速自行车,农村少年阿贵和北京少年小坚的人生发生了重叠。在电影中,自行车成为小人物的困境和理想主义破灭的象征。

转眼到了新世纪,摆脱奢侈品形象的自行车成为了唯美爱情的符号,《山楂树之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几乎所有朦胧的爱情都有一辆自行车作为推手。

学者杨宇静认为在此时,“自行车被表征为怀旧的、纯情的,以对抗世俗社会的无奈和无情。”

怀旧的胶片上,一定有自行车的身影。/《山楂树之恋》

凤凰永久的兴衰

自行车在影视剧中意象变化的轨迹,似乎也对应着国产老牌自行车行业从辉煌到没落的行踪。

作为长期雄踞在“自行车王国”上空的三大国民品牌,凤凰、永久、飞鸽可以说是涵盖了上世纪中国人对于自行车的全部记忆。

与新中国同岁的永久牌自行车,在诞生之初就因坚固耐用、工艺精湛被誉为“结实的小伙子”;

在年出产的凤凰牌自行车因造型美观、款式新潮,被誉为“漂亮的姑娘”;

而轻快漂亮、犹如鸽子的飞鸽牌自行车更是被当做国礼赠送给时任美国总统布什。

飞鸽自行车。/wikipedia

第一辆标定型自行车、第一辆载重型自行车、第一次把自行车分为男女两款……凤凰、永久和飞鸽悄然记录着新中国早期最新工业的进展和时代审美的变迁。

据记载,在巅峰时期(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永久自行车厂平均每天要生产一万辆自行车,尽管当时上海用电紧张,但自行车厂还是全年无休,停产一天,都要市政府批准。

年,国产自行车在猝不及防下遭遇了雪崩,销量在一年之间跌落了四分之一。凤凰、永久等自行车老字号相继走上亏损之路,“自行车消费王国”的名号从此不再。

90年代后,外资台资纷纷来中国大陆设厂,五颜六色的新式自行车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人们纷纷把款式老土的国产自行车抛诸脑后,转而追求时髦新潮的“洋货”。

而自由开放的市场也催生了无数廉价的仿冒者,有人回忆称“那时候人们甚至愿意去黑市买一个来路不明的飞鸽标牌,安在自己的杂牌自行车上”,也不愿意去买一辆真正的飞鸽牌自行车。

改革的春风就这样轻易地吹倒了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国产老牌自行车。

自行车修理铺,已经不算是个好营生了。/wikipedia

年,国务院发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各式各样的新式交通工具兴起,加倍挤压着自行车市场,汽车逐渐成为马路的主角,自行车慢慢停放在家中积灰生锈。

千禧年初,由于资不抵债,永久面临着3.5亿元的亏损,在濒临倒闭之际被民营企业中路集团收购,才侥幸留下一命。

资本重组后的中路集团开始积极寻求自救道路。6年,永久高薪聘请了法拉利的设计公司为其设计新款车型,但最后因为造价太高而不了了之。

8奥运年,永久借助国货回潮的势头,推出了一款子品牌“永久C”,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享单车退潮,凤凰不再永久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