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论坛

首页 » 问答 » 营养价值 » 古人给山楂叫作酸楂冰糖葫芦为什么又叫
TUhjnbcbe - 2025/2/26 18:55:00

看了这个题目不知你是否头晕,反正我是大吃一惊:原来有那么多字“查”在一块。这些字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含义更是千差万别,需要我们一一辨析。

“查”在黄县话里有调查、询问的意思,“查弄”就是查访,比如:你去查弄一下是谁说嘞。“查乎”是小声讨论,比如:考试嘞时候不许查乎。还有个词儿叫“查咕”,一个意思是小声说话,比如:恁两口儿在乜查咕啥呢?一个意思是背后议论人,比如:她就爱查咕人。还有一个意思是插嘴,比如:大人说话你跟着乱查咕什么。“查谋”是私下商量,比如:有功夫咱俩好好查谋查谋。“查听”是调查访问,比如:你去查听查听是谁在背后造谣。“查拉”也有访听之意,比如:他到处查拉是谁打嘞小报告。同时也有私下讨论之意,比如:考完喽别查拉答案。在农村,老娘们儿凑在一起搬弄是非称作“查拉舌头”,这就带有贬义了。

“楂”字一般不单用,柳宗元《赠刘禹锡张署诗》:“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俚儿”即村童,“伧父”即乡民,“酸楂”现在一般改称“山楂”,可能是因为多生长在山里的缘故(山上的棘针学名叫酸枣,黄县话称作“山枣”,因为家里种的枣称为“家枣”,这和“家马蛛儿菜”“山马蛛儿菜”一样,是成对的概念。不过普通话“酸”改为“山”读音发生改变,而黄县话里“酸”“山”同音)。黄县南部山区的山里还生长有野生状态的山楂,果实小而圆,像微缩版的石榴,所以黄县话称之为“山石榴儿”。黄县山区多,山楂产量不少,果脯厂的山楂片、山楂卷、山楂糕也算本地特产了。

山梨膏儿

到了冬天,把山楂穿到竹签上,放到熬好的糖稀里滚一滚,北京人叫“冰糖葫芦”,黄县人叫“山梨膏儿”——山楂何以称作山梨?果子蘸上冰糖何以称作膏?我至今也没搞明白。

“渣”指渣滓,比如推粉剩下的渣滓,黄县话叫“粉渣”,制作粉团后剩下的粉浆叫“油粉”。当年我们那里差不多每个村都有粉房,到了推粉的季节,油粉要一早挑回家,喂猪,也留一些发酵了做油粉饭喝。

地瓜粉渣

粉渣则只允许生产队的饲养场推回去喂猪喂牲口,牛马驴骡等大牲口嚼惯了干草,吃起粉渣来像没牙的老太太一样滑稽可笑。剩下的油粉粉渣都流到一个巨大的池子里,黄县话叫作“浆窖儿”,沤的时间长了,发出巨大的臭味,回乡的游子闻着臭味就能找到村口。沤出来的油粉和粉渣叫“浆脚儿”,是最好的农家肥。“渣”也指碎屑,比如:吃馃儿直掉渣渣儿;骨头渣渣都不剩。“渣渣粒粒”有时说成“渣渣约约”,用来形容饭粒不软不黏,比如:这小米饭熬嘞不拗(niú)和,渣渣粒粒嘞。

“蹅”,普通话读作chǎ,就是踩的意思,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春园》第二折:“我如今蹅着脚踪直到李庆安家。”《西游记》九十八回:“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蹅?”在用到这个义项时,黄县话读作zā,“蹅儿鼻儿上脸”,就是得寸进尺的意思。自行车的脚蹬子黄县话叫作“脚蹅儿”。“蹅蹅”是鼓励小儿学步的呼唤声,有时也写作“蹅巴”。小孩子刚会站还不会走,要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总是显得犹豫和迟疑,大人会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拍手给他加油:“来呀,蹅蹅。”“蹅”的另一个意思是在雨雪、泥水里踩把鞋湿透了,比如:鞋都蹅透了。黄县话里在用到这个义项时,“蹅”读作cǎ,而且更进了一步,不光用于湿鞋,身上出汗时也可以说衣裳“让汗蹅透喽”。

“碴”一个意思是指小碎块,如冰溜碴儿,玻璃碴儿。《元曲选·盆儿鬼》:“俺只待提起来望这街直下,摔碎你做几片零星瓦查。”“瓦查”就是“瓦碴”,指的是碎砖瓦。“碴”的另一个意思是器物上的破口,比如:碰到碗碴上,割破手喽。“碴口”指的是陶瓷金属石头砖瓦断或破的地方,而“茬口”指的是花草树木断后的茬儿,比如:一看碴口,就知道这碗是刚打嘞;看这树嘞茬口,是昨天晚上刚被人偷儿割嘞。“碴”还有一个意思是引起双方争执的事由,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像碗碴儿一样细碎,如果故意挑毛病,得拿出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这就是“找碴儿”,比如:他整天过来找碴儿。找碴儿的时候如果谈不拢,双方就会约好时间地点打架,这叫“碴架”(冯小刚主演的《老炮儿》里写作“茬架”,是不对的)。“碴”在黄县话还有一个常见的用法就是做动词,指碎片尖刺碰破皮肉,比如:我手上碴儿个刺;头发茬儿掉儿袄领里喽,怪碴人嘞。

“馇”的意思是边拌边煮猪、狗等的饲料,比如:她馇儿一大锅猪食。过去为了省柴火,经常是一口大锅馇完了猪食又做人吃的,所以“馇”有时也指做饭,比如:你等会,我馇馇点儿饭儿吃。“馇”另一个义项是指稀饭等煮开了,比如:你看看米汤什馇馇喽。米汤馇馇了就会冒起一大堆泡沫,要歇开锅盖或错道缝才不会潽出来。这里“米汤”的“汤”轻声变韵,“ang”读作“eng”,“嘟囔”“正当”“书坊”都是这么读的。

“廗”是玉米等磨成的碎粒,用来熬稀饭,黄县话叫“苞米廗儿”,也叫“大廗儿饭”,与苞米面儿打的米汤相比,里面的干物质更多,是既可以当稀饭喝,又可以做主食顶饥的。

苞米廗儿饭

而且因为颗粒粗大,不易烂,熬出来艮揪揪的,别有一番风味。

“揸”是把手指伸张开,“揸煞”的一个义项是张开,“揸煞儿手”就是张开胳膊,比如:她见儿我就揸煞儿手让我抱。小孩子缺钙,或是受到惊吓,睡觉不踏实,手脚一奓一张的,黄县话称为“睡觉直揸煞”。“揸煞”的另一个意思是张狂,《聊斋俚曲集·禳妒咒》:“公子拿过来轻轻的打了一下,江城恼了,劈脸一掌:‘贼强人太揸煞,俺今日到您家,难说济你揉搓罢?从头只是逞灵怪,这个那个瞎拈麻,怎么把俺打一下?你打我我也还你,我主意不受你掐把!’”黄县话至今仍这么说,比如:看把你揸煞嘞。“揸煞舞掌”形容张狂之样貌,比如:他成天揸煞舞掌嘞,不知自己姓什么好喽。“煞”在黄县话里读作sǎ,这里轻声变韵,“a”读作“i”,“咂煞”“扭扎”“舞扎”,包括上文中的“瓦碴”,都是这样读。

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带来麻烦,但是如果能够搞清词义,一组形近字就不再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互有联系的集合,可以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补记一:近来翻一本中药书,上面记载:“山楂,又名山里红、山梨。”看来称山楂为“山梨”,是古已有之的。“膏”在中药中则多指浓稠的膏状物,如药膏、雪梨膏,以之形容黏稠的糖稀则恰如其分。原来“山梨膏儿”的叫法不仅不土,反而十分古雅得体。

补记二:酸枣写作山枣,还有一个证据,记得那些年我们喝过的山枣蜜吗?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给山楂叫作酸楂冰糖葫芦为什么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