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春交际感冒多发试试这种食疗方法 [复制链接]

1#

发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中医认为发热是“温病”的范畴。中医把发热又分为外感性发热和内伤性发热。外感性发热多因饮食、生活不规律,使之内热产生,感受风寒、风热、暑湿等外邪而致发热。

1.生活有规律,衣着适度。人们要根据节气变化及天气情况增减衣服。中医认为顺其自然是养生防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2.饮食要合理。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防止暴饮暴食、挑食、偏食。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又可防止内热产生。

3.中医认为儿童是“纯阳”之体,易产生内热多实证、热证。尤其是3—6岁的儿童最易感冒发烧。当发现有内热迹象如大便干结、口干舌红苔厚且黄时,可吃一些助消化的中成药,如小儿化食丸、大山楂丸等,以防“内热外感”而发热。

4.平时要经常做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爬山等。这样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外感性发热。在室外多照射阳光还可防止缺钙。

5.保持良好的睡眠。睡眠是保持体力的基础工作。熬夜太多会造成抵抗力下降。

平时吃辛辣、油腻、肥甘食物过多,日久就会产生内热。当劳累过度等原因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正值风寒之邪侵袭,外邪进入人体,正邪交争而致发热。同时可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怕冷、咳嗽等症。可选用生姜红糖汤有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

:生姜5—10片,红糖30-50克。

: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加红糖一并放入锅中,煮沸十分钟即可,放温服用。一日可服2—3次。

:生姜有辛温解表、温中散寒的作用,红糖有益气、缓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合为解表散寒、发汗退热。适用风寒外感性发热。

风寒型发热是由于平时饮食、生活没规律,工作超负荷、精神紧张,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外感风热而致发热。同时伴有微恶风寒、头痛、流浊涕,咽红肿疼痛等,用薄荷粥有清热解表、利咽退热的作用。

:鲜薄荷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先将薄荷洗净,入锅,加水适量煮煎至汁浓时停火,过滤取汁,再将淘净的粳米入锅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薄荷汁和冰糖,再煮1—2分钟即成。每日服1—2次。

:薄荷辛凉解毒,清热解毒,粳米温中和胃,合为清热利咽,解毒退热,适用于风热外感性发热。

暑湿型发热多见于暑天。由于天气炎热、排汗较多、消耗大。而过度劳累后,造成机体抗病力下降。此时,感受暑湿之邪而致发热。此类型多为低热病程长,常伴有头痛、头沉、乏力、困倦、大便不爽等症。可用香薷扁豆汤,有清暑祛暑的作用。

:香薷10克,扁豆12克,陈皮6克,荷叶8克,白糖适量。

:将白扁豆炒黄捣碎,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煎煮,煮沸10分钟后过滤,去渣取汁,加入白糖放温服用。

:中医认为暑天发热多湿,用香薷荷叶清暑祛湿,用陈皮、白扁豆健脾和胃祛湿,合为清暑益气、祛湿退热。适用于夏季发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